近日,2023年度第22期《城乡建设》杂志刊登宿豫区城市管理局供稿《宿迁市宿豫区:全面打好城市公共空间强弱电管线整治改革创新“组合拳”》,宿豫区城市空间治理工作获部级杂志宣传推介。
近年来,宿豫区城管局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和市城管局精心指导下,立足项目建设,抓实专项治理,全面推进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各类项目顺利实施。其中2021年,按照“试点示范、重点推进”的原则制定实施“2040”+“2060”双轮驱动战略(100个项目);2022年,实施了“示范+专项治理”相结合的“66100”战略(100个项目);2023年,作为收官之年,通过查漏补缺,再编排实施60个项目(34个被列为市项目),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得到了显著优化,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一、以“系统项目”为支撑,构建多元化参与新格局。在城市公共空间治理项目编排方面,我区始终立足“整治”和“建设”双轮驱动,科学编排系统化治理项目体系,通过每年打造5—10个集成化样板和专项化样板,带动50—100个提质项目顺利实施。在组织推进方面,全面建立起区级统筹、属地总抓、部门协同的“1+1+N”治理工作体系,组建了“一办五组六班”实体化办公室,形成强有力的高效指挥体系。
二、以“集成治理”为导向,建立科学化治理新机制。一是聚焦片区集成化治理,先后完成了清水江路、红星凯盛、何塘、油坊等12大片区综合整治工作,城市空间环境全面提升。二是聚焦强弱电管线治理,完成42个老旧小区和21条道路沿线管线整治工作,率先实现城市空间“蜘蛛网”清零。三是聚焦电动车充电安全治理,在全区517部高层电梯安装电动车阻系统,建设1000多个充电棚,切实解决电动车上楼充电、无处充电难题。四是聚焦城市出入口形象提升整治,实施南、北等出入口形象提升工程,拆除各类棚、亭1000余个,收回被侵占的公共空间1.2万平方米。五是聚焦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对如意巷、雨珠巷、天一苑巷等12条背街小巷进行综合整治提升工作,形成一批特色街区。六是聚焦城市道路清爽治理,推进实施夜景标识“两纵三横”和街景整治“四纵三横”工程,开展交通标示牌专项治理,全区道路沿线更加清爽,城市印记更加鲜明。
三、以“精致建设”为追求,彰显现代化城市新形象。全区始终坚持规划为龙头,从源头补齐城市空间基础和功能短板。大力实施庐山路东延、金沙江路南北沿、江山大道北延等23项城市路网畅通工程,疏通“拥堵点”,消除“断头路”,实现城市交通“微循环”;实施洪泽湖路景观带提升改造等25项绿色生态修复工程,绿色、花海成为宿豫的底色;开展珠江花园、文昌花园等12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民生幸福提质工程,10.3万户居民居住环境得到提升;实施牡丹江河强排站等18项功能设施优化工程,新建排水泵站9座、大型雨水箱涵3座,实施河道生态修复19条、污水处理厂改造扩容3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52个,根治积水点32个,建成城区汛期内涝、水质不稳得到大幅改善;打造中运河文化风光带、西楚绿廊、洪泽湖东路绿道、运河体育公园、书香园、樱花园等12条林荫大道、16个花香大道、32个街头绿地;对区政府及周边19个机关单位庭院实施提升开放工程,新增车位349个,增加城市绿地面积5.3万平方米;实施中运河老粮库文化创意园提质工程,延续宿豫历史文脉、增强城市印记。
下一步,宿豫区城管局将锚定目标、聚力奋进,将城市公共空间治理作为推进城市更新、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高质量推动城市公共空间长效管理,让开发利用机制更加健全、治理成果取得更实成效,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中的安全感、幸福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撰稿人:李顺;审稿人:高群;审核人:仲江林)
华夏发展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发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QQ:2732028340 如未与华夏发展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