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域热点

兰陵镇后烟头村以“三公”举措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攻坚战

时间:2025-08-04 11:19:35 来源:网络

  自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兰陵镇后烟头村,直面历史遗留问题交织、利益关系复杂的现实困境,结合热线首发,信访人举报等问题,启动了一场以“公平、公正、公开”为核心原则的“三资”清理攻坚战。这场攻坚战不仅是对553块、1500余亩集体土地的物理丈量,更是一次以阳光操作重建村务公信、凝聚村民共识的深刻实践,为破解农村“三资”管理顽疾提供了实践路径。

  精准把脉,直面沉疴:以制度筑基确保程序之“公”

  后烟头村的“三资”问题,特别是土地管理领域,历史欠账多、时间跨度长、牵扯农户广,犹如一团盘根错节的乱麻。面对“难啃的硬骨头”,村“两委”清醒认识到,唯有以最严格的程序正义为基石,方能破局开路。

  专班专责,剥离利益干扰。在镇党委、政府指导下,村内迅速组建独立、专业的“三资”清理专项工作组。成员遴选注重公信力与专业性,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工作推进不受既有利益格局干扰,从组织源头筑牢“公正”防线。

  规则共议,契约凝聚共识。清理工作绝非“闭门造车”。工作组坚持“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多次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每一次会议都是思想的碰撞与民意的汇聚,从清理范围、丈量标准到问题认定、处理方案,均在充分讨论、民主表决的基础上形成清晰、可操作的《后烟头村土地多占问题处理方案》。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公平”理念的播种与扎根。

  科技赋能,标准统一显刚性。清理小组严格依据国家土地管理法规及村规民约,采用统一、精准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对村域内每一寸集体土地进行“地毯式”摸排。553块土地、1500余亩的面积数据,是工作人员顶烈日、踏泥泞,用脚步一寸寸丈量出的集体资产“明白账”,为后续处理提供了不可撼动的“公正”标尺。

  阳光运行,全程透明:以多维公示捍卫结果之“正”

  后烟头村深谙,“三资”清理的生命线在于全程在阳光下,接受最广泛、最直接的监督。该村将公开透明贯穿于清理、确权、处理、反馈的每一个环节。

  “日清日结”,过程动态全裸晒。打破传统“事后算账”模式,创新推行“日清日结”公示制。每日土地丈量数据、权属初步认定结果,均在当天通过覆盖广泛的“村级微信群”进行即时发布。村民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第一时间知晓工作进展,如同“现场直播”般监督每一块土地的测量过程,有效消除了信息不对称引发的猜疑,从源头保障了“公正”。

  “三媒联动”,结果公示无死角。阶段性成果与最终汇总结果,坚持通过“村务公开栏张贴+广播喇叭循环播放+微信群图文推送”三位一体的方式进行全方位公示,确保信息通达每一位村民。为期7天的法定公示期内,村委大门常开、热线畅通,明确鼓励并广泛收集村民的质询、异议或补充证据。这种立体化、强覆盖的公示模式,让“公开”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开门纳谏”,质疑核查动真格。公示绝非走过场,对于公示期内村民提出的每一条意见、每一项质疑,清理小组均建立专门台账,承诺必有回应、必有核查。对于合理异议,迅速组织人员携带原始测量记录进行现场复核;对于涉及面广、争议较大的复杂问题,则再次启动“党员+村民代表”议事机制,集体研判、民主决策,并公开反馈核查结果与修正依据。这种对“错误”零容忍、对“质疑”真回应的态度,使“公平”从纸面承诺转化为村民可感可知的现实。

  动态纠偏,长效固本:以机制创新保障长效之“平”

  后烟头村清醒认识到,“三资”清理,尤其是历史遗留问题的化解,难以毕其功于一役。他们摒弃“一锤定音”的静态思维,构建起开放、动态、可持续的长效管理机制。

  “结果非终局”,修正通道永畅通。村“两委”旗帜鲜明地宣告,前期公示的丈量结果并非不可更改的“铁案”。只要村民在清理过程中乃至结束后,发现并能提供确凿证据证明存在错漏,均可随时向村委或清理小组举报反映。经核实属实的,坚决启动修正程序,重新丈量、重新认定、重新公示,确保集体权益分毫不差、村民个体利益不受误伤,真正体现有错必纠的“公平”内核。

  “清管”无缝衔接,成果转化促发展。清理是手段,盘活增效、规范管理才是目的,后烟头村在清理的同时,即着手将核准的数据、明确的权属、收缴的款项同步纳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实现电子化、规范化管理。截至目前,该村已成功追缴的30余户23000余元多占款,对于清理出的闲置或低效资源,后续将通过租赁、入股、合作开发等多种市场化方式盘活,所得收益严格按章程分配,反哺于村内公益事业,让“公正”清理的成果最终惠及于民,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监督常态化”,公信力在阳光下生长。将清理工作中形成的“即时公示、民主议事、开放纳谏、动态纠错”等有效做法,固化为村务管理特别是“三资”管理的常态长效机制。持续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微信群等线上线下监督渠道作用,让集体“家底”始终在阳光下运行,使“公开”成为村治理最鲜明的底色,持续滋养基层组织的公信力。

  后烟头村“三资”清理的实践证明,在涉及农民切身利益与集体核心资产的“三资”管理领域,“公平、公正、公开”绝非空洞口号,而是破解难题、凝聚人心、重塑信任的金钥匙。这就要求基层组织敢于直面历史、勇于晒出家底、善于倾听民意、严于规范操作。唯有将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之下,让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围观与质疑,让每一个结果都烙印着民主与法治的印记,才能真正管好、用好、发展好农村集体“三资”,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后烟头村以“三公”举措驱散历史阴霾、照亮集体家底重塑之路的成功经验,为新时代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实践路径。

华夏发展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发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QQ:2732028340 如未与华夏发展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华夏发展网 www.theonej5.com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2022007115号-1

华夏发展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axlt6@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