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发展

陆河人去海南漫话

时间:2023-09-08 09:12:34 来源:陆河县人民政府网站
1952年,国家为发展橡胶事业,成立了华南农垦总局,下设湛江农垦局和海南农垦局。自此,海南岛开始建立农场种植橡胶。后来,陆河有很多人加入了这个行列。
1953年,政府发出号召,要求年轻人到海南岛农场工作。当时去的人是要出身穷苦的,要经过政审和土改队的批准。第一批河田区(含现陆河县大部分地区)去了144人。去的时候,每个人都戴上了红布巾,上面写着“光荣参加祖国建设”的文字。大家感到很光荣。
由于交通方面等原因,这批人20多天才去到海南。去到后,他们被分成2个中队到两个地方工作。.每个中队72人,共住一个大茅寮,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过了两年,由于当时种橡胶不太成功,政府又清退了一批人。这些人又戴着“光荣回乡建设”的红布巾回乡。
过了一段时间种橡胶获得了成功,又有大批人到那里工作。
1956年又去了一批退伍军人。
1970年,农垦总局改为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是军队编制。下面的农建局改为“师”,农场改为“团”。1970年和1971年,陆河又去了大批退伍军人和知识青年。这批人大部分都到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建设新的农场。他们都是住茅寮,地方偏僻,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经常早出晚归,在荒山僻野开垦林带,种植橡胶树。后来橡胶树长大后,他们又要在每天凌晨4点左右去山上收橡胶水。真是异常辛苦。
后来,很多青年为了寻找出路,也纷纷到海南农场落户做临时工,后来转正。
陆河人去海南相当于移民。据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最旺盛时期,陆河籍在海南的人多达千人以上。这些人为建设宝岛,发展祖国的橡胶事业作出了贡献。这些人中很多都是杰出的人才,有的被提拔为科长或场长;有的被评为广东省农垦系统的标兵。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陆河建县后,大部分在海南工作的陆河人都调回家乡工作,很多人是各行各业的骨干,为家乡建设作出了贡献。

华夏发展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发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QQ:2732028340 如未与华夏发展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华夏发展网 www.theonej5.com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2022007115号-1

华夏发展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axlt6@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