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是黄河入济第一站。黄河岸边,玫瑰花开。平阴县紧紧抓住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黄河生态产业发展中心,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围绕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主题,平阴县聚焦连水、串路、开花、靓村、兴业,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了《平阴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关于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行动方案》,打造省会特色产业发展高地。
(“女神一号公路”沿线备防石上的彩绘)
2017年5月,平阴县全面启动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采取外迁安置、护城堤加固维修、临时撤退道路改造提升三种方式,三大工程总投资24.82亿元,是近年来平阴县政府投资类最大的建设项目。2017年10月30日,玫瑰镇外迁安置社区在全市第一个开工;2019年9月29日,东阿镇和苑社区整体搬迁入住,是全省黄河滩区迁建第一个整体搬迁入住的社区;2019年12月,临时撤退道路全部完工;2021年5月,护城堤加固维修项目完工。2021年5月,在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作总结性绩效评价中,平阴县获评“优秀”等次,列济南市第一名。
平阴县发改局副局长赵广强全程见证并参与了平阴县黄河滩区迁建工作,在采访中,他用了“四个最”来总结这项工作。一是近年来政府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类民生工程,三大工程投资达到近25亿元;二是建设速度最快,从工程动议、群众动员到搬迁入住,仅用了三年时间;三是涉及群众数量最多,三大工程共涉及全县118个村、11.7万人;四是群众满意度最高,无论是修建撤退道路、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是整村搬迁进社区,群众的满意度都最高,享受到了黄河滩区脱贫迁建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带来的福利。
搬得出——多个“第一楼”创造纪录 创新模式走出“平阴速度”
2019年9月29日,平阴县黄河滩区迁建东阿镇和苑社区搬迁入住仪式举行,东阿镇大河口、桃园两村403户滩区群众搬入新社区,和苑社区从而成为全市第一个实现整体搬迁的安置社区。
现在回过头来总结分析各项迁建工程推进速度走在全省前列,多个“第一楼”都诞生在平阴的原因,平阴县发改局局长、县黄河生态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赵利认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滩区迁建工作是关键。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地将黄河滩区迁建当作最大的民生工程,靠前指挥,常态化调度,并从财税、资金等方面给予最大政策支持,确保了工程快速推进。
作为一个政府投资类最大的建设类民生项目,没有之前成功的经验可循。平阴县创新性地提出由县土地整治投资有限公司这一国有平台公司代建的模式,发挥政府平台融资、建设和管理的优势,建立健全了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各项迁建工程推进速度走在全省前列。
在安城镇外迁安置社区建设过程中,上空35千伏高压线影响施工。时任县发改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领迁建办与供电公司、田山电灌处、锦水河水系综合治理指挥部、公路局等4家部门和单位进行了多次协商,确定了既能保证不影响电灌处运行又能推进安置社区正常施工的方案;在用好省级以上财政补助资金、专项债券资金的基础上,安置社区代建方县土地整治投资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平台融资优势,加上迁建主体群众自筹资金5182万元,资金的充裕保障了项目的建设速度。
滩区迁建的主体是滩区群众。平阴县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滩区迁建始终,这一点,在迁建摸底调查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在2017年5月的一次摸底中,玫瑰镇外山村组成工作队逐一入户调查。结果显示,同意搬迁的比例达到95%以上。这仅仅是数不清多少次摸底中的一次。通过一次次摸底发现,群众搬迁意愿强烈。
搬迁意愿强烈,那群众想住什么样的房子?平阴县各级各部门充分倾听群众声音,设计了60-120平方米的四种户型,全部配备电梯、车库和储藏室。
稳得住——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就业培训一样不落
迁建完成后,群众稳得住、生活更美好、长远发展成为聚焦点。
在搬迁后的三个安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体广场、农贸市场等各项配套设施已经到位。在玫瑰镇翠屏丽景社区,高标准规划、设计、建设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经成为搬入社区的群众平时最喜欢去的地方。
玫瑰镇高度重视搬入安置社区的6个村的工作,专门成立了翠屏丽景社区联合党委,安排机关干部担任负责人,统筹搬迁后的各项社会事务和产业发展。社区创建了“玫力先锋”党建品牌,两年多来,共组织开展滩区群众春风行动招聘会、技能培训40多场次,涵盖育婴、面点、护工、养老等方面专题培训,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在安城镇滩区迁建安置社区兴安小区,安城镇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了一处大型农贸市场,既平衡了社区生活与摊贩生计的问题,又有效解决了12345热线反馈的市容管理的难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平阴县强化顶层设计,实行居住社区、产业园区“两区同建”,建成的三个社区出门不远就有玫瑰高端产业园、东部产业新城、东阿镇阿胶孵化园承载就业。县发改、人社等部门邀请阳光大姐、山东杰士、惠民学校等培训机构同步开展技能培训。结合社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点对点开展了烹饪、家政、育婴等培训班,满足搬迁群众多领域、多种类的就业需求。以黄河滩区迁建为主题的招聘会多次举办,伊利乳业、玫德集团、烩道食品等近200家企业参加招聘会,满足群众就近就业需求。
能发展——党建引领规模经营 红色合作社当龙头
从滩区搬迁后,安置社区最远的离老村十多公里,再回村种地就面临着诸多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相关部门多番研究,认为土地流转是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在东阿镇,桃园村800亩土地进行了流转,大河口村500亩土地由种植大户承包;在安城镇,东张营村1350亩土地由种植大户承包,望口山村3家合作社对村里1600亩土地进行了流转;在玫瑰镇,搬迁村80%的土地已经流转,解决了全村群众搬入安置社区后的土地耕种及收入来源问题。
2021年9月19日,在搬入兴安小区一周年之际,滩区迁建村安城镇南王店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分红大会在兴安小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为每位入社的村民分红200元,并将2022年每亩1000元的地租一块发放到群众手中。本次分红大会共发放资金390980元,受益群众103户、346人。
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南王店村逐步走出了一条“党支部引领、合作社推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新路子,有效解决了群众搬迁后种地、增收两大难题,轻轻松松有了租金、股金和薪金三“金”收入,实现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共同受益,从而焕发经济增收新活力,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今年9月27日,南王店村第二次分红大会在同一个场地举行,受益的还是去年参加第一次分红大会的群众,共发放资金398420元。如今,南王店村老村拆除已经进入尾声。这一片百余亩土地,复垦后将成为合作社的新增长点。
(安城镇南王店村合作社实现第二次分红)
“智慧黄河”即将建成,“女神一号公路”成为网红打卡地,沿黄河休闲农业发展生机勃勃——让生态黄河造福沿黄百姓
建设“智慧黄河”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从去年以来,平阴县黄河生态产业发展中心启动了“智慧黄河”数字化平台项目建设。项目依托平阴县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数据资源、平阴县视频融合平台视频资源,通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构建“智慧黄河”数据、服务、应用三大体系,实现黄河防汛抗灾的智能预警分析、动态预演展示,同时对河道水情、河道水质、大气环境、空气状态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和数字孪生呈现,为科学决策提供智能辅助,全面提升平阴县在黄河安全和黄河生态保护方面的能力和管理水平。
同时,“智慧黄河”还将极大助力乡村振兴和黄河沿线特色产业发展。以数字化加持,应用物联网和云资源,“智慧黄河”能够完成对稻田等数字农场的智能化改造,消费者可以远程认养稻田、遥控施肥、体验收割,还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可追溯和电商化。
坚持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相结合,平阴县用好沿黄40公里风貌带的优势,先后实施了沿黄观光走廊、锦水河下游水系连通、“玫瑰花乡”田园综合体、平阴国家级玫瑰湖湿地、浪溪河综合治理、聊泰铁路黄河公铁桥及公路接线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其中,总投资1.6亿元的黄河防汛应急道路已全线竣工;“女神一号公路”已经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黄河露营地项目正在规划设计中,国内首个女性友好型旅游目的地称号越发响亮。
(平阴县“智慧黄河”数字平台)
以党建为引领,40公里平阴黄河沿线产业发展正在加速崛起,形成了一村一特色、多点开花的格局。锦水街道沿黄风貌带产业党委成立以来,统筹沿黄各村抱团发展,盆王菊花、后寨蔬菜、凌庄华夏神菊等产业项目各有特色;东阿镇以产业党委为抓手,规范提升花开百世产业党委,以北市村为核心带动,通过村村共建、村企联建、跨区域同建的方式,努力打造平阴“西翼”文旅康养片区全域发展的新高地。9月30日,榆山街道沿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党委在博士管区揭牌。下一步,产业党委将整合大棚果蔬种植采摘、稻田藕虾混养、水稻种植、翟庄千年古渡口、黄河九十度直角转弯、“女神一号公路”等农业、文旅优势资源,十指攥成拳,抱团发展。
华夏发展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发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QQ:2732028340 如未与华夏发展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