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成具有时代特征、壮乡风格、和谐兼容的边境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名县。
第一节 推动民俗文化产业发展
突出边境民族文化特色,推进文化与旅游、农业、生态、体育、餐饮等领域的融合发展。鼓励发展文化旅游、特色节庆等特色文化产业,做优做强黑衣壮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发掘那坡传统节庆文化内涵,提升新兴节庆文化品质,举办那坡邻里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加大对国家级非遗项目那坡壮族民歌的研发力度,建设那坡壮族民歌艺术中心,进一步挖掘我县壮族民歌的艺术魅力,打造黑衣壮民族文化品牌。加强对壮族传统歌圩节、达腊彝族“跳弓节”、龙合“五月五”花炮节、中山壮族同歌节、坡伍红彝祈雨节、规弄蓝靛瑶庆丰节等传统节日的保护力度,加强特色民族村寨保护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培育文化体育消费市场。培育引进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加强文化知识产权保护。
第二节 提高公民文明素质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国革命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制度化建设,广泛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加强对互联网等各类文化阵地的管理,提升舆论引导水平,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第三节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综合文化站、文化休闲健身小广场、“农家书屋”、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步伐,最大限度地提升文化阵地覆盖面,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共建共享。扩大广播、电视、互联网有效覆盖,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培育基层文体活动骨干和带头人。鼓励和扶持群众自办文化,发展文化类社会组织,搭建群众文化展示交流平台。深入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和体育产业,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深入实施全民健身体育工程,积极开展各项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抓好乡(镇)村屯三级灯光篮球场建设,全面提升居民身体素质。
第四节 加强文化传播交流
加强与中央和自治区、百色市主要媒体的沟通联系,推动自治区、市主要媒体深度报道那坡。强化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上级媒体和县内媒体、内宣和外宣联动,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互动融合,构建全媒体、立体化传播格局,全面提升那坡形象。打破部门界限和区域界限,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对外宣传,抓好重大经贸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加强文化对外宣传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那坡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力扶持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和文化人才培养,推动文艺界多出人才、多出优秀作品。鼓励支持民间对外文化交流,借助民间文化的力量,将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结合起来,积极打造对外文化传播的精品力作,推出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外宣品牌。
华夏发展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发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QQ:2732028340 如未与华夏发展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