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永平县博南镇胜泉村脱贫户杨丽芬的家,入眼便是一幢崭新的三层小楼,干净的房间、微微反光的地面,整洁的庭院,再看不见曾经那间破败土墙瓦房的影子。“回想我这一生,好像都是在和疾病作斗争。年轻的时候,父亲、母亲多年卧病在床,人到中年,离异没几年,大儿子因病去世,只剩下了小儿子与我相依为命。我们农村人喜欢说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2007年上高一的小儿子又检查出来肾病综合症,医疗费、药费、学费让我一夜夜地睡不着。虽然从来没有放弃过生活的希望,下定决心再苦再难也要让我的孩子读书治病,但每晚躺在床上望着透光的屋顶还是会忍不住担心孩子的未来,就这要倒的房子能有姑娘愿意嫁到我们家来吗?”回忆过去杨丽芬忍不住唏嘘。
过去10年,博南镇像杨丽芬家这样因为各种原因造成贫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903户3207人,为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落实好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博南镇累计投资1.308亿元,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培植、创业就业、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保兜底等扶贫项目126个。通过实施危房改造,安全稳固遮风避雨住房全覆盖,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扶持,36户143人摆脱了“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全镇8个贫困村和903户3207人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退出。同时,不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生活显著改善,普通群众也享受到了发展红利。
基建强化
生活环境大变样
四通八达的交通,远处青翠的山林,大大小小公园里跳着广场舞的人群无不诉说着小县城的改变。近年来,全镇坚持绿色发展底线,完成退耕还林还草4400亩和森林抚育10116亩,纵深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健全完善城市网格化管理和长效保洁机制,累计建成市政道路44条,完成棚户区改造6707户,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15平方公里,累计投资3487.77万元完成85条57.36公里的村组道路建设,畅通入村到户路。
项目落地
发展活力获释放
博南镇紧抓项目建设的“牛鼻子”,活畜禽交易市场、云南核桃(坚果)交易中心等重大项目全面完工,卓潘河水库已建成并下达蓄水计划、博南工业(物流)园区等在建项目快速推进。大瑞铁路(大保段)建成通车,云永、永昌高速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展开。中缅油气管道按期贯通,县城开始通气用气。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扎实推进,累计投资3176.47万元完成辖区电网改造项目41个,全镇扶贫光伏电站建成6座,装机容量达0.2052万千瓦。行政村、学校、村级卫生院实现光纤及4G网络全覆盖,开通5G基站138个。“十年前,像我们这种山区村打电话都时断时续的,知道互联网的人就更少了,现在连我妈妈放个羊都能在山上上网、拍拍小视频,不出门就能知天下事。”青羊厂村民李宜锦深有感触。
产业培树
日子越过越兴旺
近年来,博南镇稳定发展肉牛、生猪、黑山羊、永平白鹅等产业,建成康之源公司、德盛等规模化养殖场,以政府提供技能培训、企业搭建供应链等方式辐射带动周边群众,部分养殖散户逐步向规模化迈进。积极探索高附加值的特色产业,近年来累计发展高山生态茶7000余亩、中药材种植6000余株,完成“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16个,完成有机核桃认证22.68万亩。紧抓电商发展机遇,培育电商企业8家,探索开展电商培训,拓宽产品销路。同时,抢抓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契机,深挖民族特色、历史文化、特色美食,曲硐村摇身一变,创建成为AAA级旅游景区,每到节假日来品尝特色美食,赏花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博南群众也开始吃上了“旅游饭”。
“这些年,政府请老师来教我们技术,看病的报销比例也比以前高了,在最艰难的时候拉了我们一把。现如今,家里建了新房,孩子大学毕业进了企业娶了媳妇。明年我就要做奶奶了,我现在白天在村里的食品加工厂务工,早晚再去田间地头做上点,虽然辛苦,但每天都睡得很踏实。”杨丽芬笑着说道。
华夏发展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发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QQ:2732028340 如未与华夏发展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