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玉米套大豆,一茬顶两茬”。走进城川镇巴彦希里嘎查,100余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里,呈现出一片高低错落有致的绿色海洋,扑面而来,映入眼帘,随风起舞的玉米身姿矫健挺拔,充满生机活力,行间种植的大豆植株丰茂,时而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硕果累累的身躯压弯了枝头,“稳粮扩油”保安全、“一地双收”保增长初见成效,秋粮丰收在望。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以来,城川镇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并指定专人、技术员到户排摸,宣传政策,取农户自愿种植,政府予以补贴的模式,立足镇情实际、统筹安排、抢抓农时,有序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积极探索适宜我镇的高产技术、适宜品种、农艺技术、农机技术,实现“一亩顶三亩,一块土地,两份收益”。
由于今年首次“尝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巴彦希里嘎查种粮大户、张海宾说:“今年我参加了镇上组织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培训会后,我学到了一些经验,也掌握了一些技术,旗里还免费提供了大豆种子,大豆底肥。所以我将之前的马铃薯地种了100亩玉米套大豆,虽然碰上了这次的大旱,但也影响不大,这种种植方法跟以前接触的不大一样,想种植但是不大敢,怕没有合适的机械,也不知道咋种,听了课之后感觉也不是很难,还有农技员跟踪服务就不打怵了,新技术不仅能让玉米不减产,还能多收一季大豆,我今年种100多亩,长势还行,黄豆好多都挂果了,玉米结了双个了,我相信秋后又是个好收成。”未来可期的好收成,让张海宾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城川镇组织技术人员持续深入田间地头,围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开展现场培训和技术服务,围绕“选品种、扩间距、缩株距”田间配置,紧盯关键生产环节,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帮助农户解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的实际困难,助力粮食稳产增收。同时,对大豆玉米开展系列调查,定期做好苗情、病虫情、墒情、耕地质量等监测预警,提出针对性技术措施。
城川镇农业部门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在提高作物综合产量、增加农民种植整体收益等方面的效果非常明显,因为它一方面能够让有限的土地发挥出更大的种植价值,另一方面它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土地的水、温、气、光、照等资源,是稳定玉米、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
黄海子村书记刘建伟说:“根据鄂托克前旗乡村振兴办的指导和镇上的安排,我村发展了113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作为示范田,从种植、管护以及生长状况来看,这种复种模式是成功的!我选择的‘4+4’种植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玉米和大豆的自身优势,降低肥料使用量,同时机械作业也能极大的减少了种植和管护成本。”
城川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贾志伟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在传统间作、套种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的一季双收两种作物的种植模式,是稳玉米、扩大豆的一项重要科学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大豆、玉米两种作物的优势,满足两种作物的生长需要,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总产量。又适于机播、机管、机收等机械化作业,实现同一地块大豆玉米和谐共生,一季双收、稳粮增豆。同时大豆的固氮作用还能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农药和肥料用量,达到种养结合、节本增效的目的,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张海宾说:“我认为四+四模式在我这里表现比较好,这两样我预计,大豆亩产160斤,目前,市场销售价3.5元/斤,亩产值560元。玉米亩产1200斤,目前,玉米市场价格1.5元/斤,亩产值1800元。这样的话一亩地的效益,玉米基本上不减产,大豆这块就是纯收入了,为我们秋粮增产增收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和示范带动的模式。
截至目前,城川镇已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4000余亩,依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种粮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主体,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对自愿签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协议并种植的新型主体予以补助,提高种植主体的积极性,实现粮食稳产高产、节本增效,以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下一步,城川镇将不断探索试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让每一寸土地都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推进农业提质增效,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强农富民、一举多得。
华夏发展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发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QQ:2732028340 如未与华夏发展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